6月28日,小米集团CMO许斐在其微博发声,表达自己所发布的视频内容被抖音平台识别并判定疑似出自人工智能生成,呼吁用户需仔细辨识并严加判断。许斐表示,面对这一情况甚感困惑,发出了“这是种把我都整懵的状况。在AI泛滥于世的背景下,努力尽责地活出真实的自我居然成了难题。”在浏览到疑似生成判断的指向,即红圈标注处时,他萌生疑惑:为何我会被这样判断?评判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他诚恳地请求指导与解释。

人工智能内容泛滥成灾?小米CMO微博质疑评判标准

有网民戏称:长得太出众的个体,几乎难以逃脱被误判的命运。”还有的用户推测:这个疑似AI生成的判断,可能是根据人物的姿态动作、情感表达、周围环境等因素由机器综合评判出发的。看看你提供的截图,我也觉得很像AI生成的效果。”实际上,形成这一误解可能与上述多元要素的权重评估、机器学习算法的进步有关。

去年5月9日,抖音平台为进一步维护内容生态的纯净与真实度,明确倡议创作者针对制作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记。

此番动作后,今年5月份,抖音的兄弟应用TikTok更为严谨地宣布,将对所有涉及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视频以及图片进行自动标注,目的在力求避免混淆与误导观众,确保平台内内容的真实性和辨识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